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生产数据采集包括哪些信息?MES系统能提升哪些生产数据实时性

2025.07.21       阅读:203

生产数据采集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,其核心是覆盖生产全流程的关键信息,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、可分析。而MES系统作为连接顶层 ERP 与底层设备的 “桥梁”,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,显著提升了生产数据的时效性,为生产调度、质量管控等提供支撑。那么生产数据采集包括哪些信息?今天我们来看看MES系统能提升哪些生产数据实时性。


一、生产数据采集包括哪些信息


生产数据采集覆盖从订单下发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,可分为 7 大核心类别,具体信息如下:


1. 设备相关数据


  • 基础信息:设备编号、型号、所属产线、供应商、安装日期等静态信息;

  • 运行状态:实时运行 / 停机 / 待机状态、开机时间、停机原因(计划停机 / 故障停机 / 换模停机等);

  • 工艺参数:设备运行时的关键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、转速、电流、流量等,因行业而异,例如化工行业的反应釜温度、汽车焊接的电流电压);

  • 故障信息:故障代码、故障发生时间、故障位置、维修记录(维修人员、维修时长、更换备件);

  • 效能数据:设备 OEE(整体设备效能)、利用率、产能(单位时间产量)等。


2. 物料相关数据


  • 基础信息:物料编码、名称、规格、批次、供应商、材质等;

  • 流转信息:物料入库时间、库位、领用记录(工单关联的物料领用数量、时间)、在制品流转路径(从 A 工序到 B 工序的时间、经手人)、成品入库信息(数量、时间、存储库位);

  • 消耗数据:单工单 / 单产品的物料消耗量、损耗率(如切割废料、组装损耗);

  • 库存状态:实时库存数量(原材料、在制品、成品)、库存周转率。


3. 生产进度数据


  • 工单信息:工单编号、产品型号、计划产量、计划开工 / 完工时间、实际开工 / 完工时间;

  • 工序进度:各工序的完成数量、合格率、当前在制数量、工序耗时(单工序加工周期);

  • 产能达成:实时产量(小时 / 日 / 周)、计划达成率(实际产量 / 计划产量)、瓶颈工序的产能限制。


4. 质量数据


  • 检验信息:检验类型(首件检验、巡检、全检)、检验时间、检验人员、检验工具;

  • 质量结果:合格 / 不合格判定、不合格项(如尺寸偏差、外观缺陷、性能不达标)、不良品数量及比例;

  • 追溯数据:不合格品的批次关联(关联原材料批次、设备编号、操作人员)、返工 / 报废记录(返工工序、报废原因)。


5. 人员数据


  • 基础信息:员工编号、岗位(操作工 / 质检员 / 维修工)、技能等级(如焊接等级、设备操作资质);

  • 作业记录:员工当班时间、负责工序 / 设备、完成的工单数量、产生的不良品数量;

  • 绩效数据:单位时间产出、合格率、工时利用率(有效作业时间 / 出勤时间)。


6. 工艺与流程数据


  • 工艺文件:当前执行的工艺版本(如 SOP 编号、修订日期)、工艺路线(工序顺序、标准工时);

  • 工艺参数: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的参数标准(如注塑的模温设定、电子组装的焊接时间)及实际执行值;

  • 变更记录:工艺参数调整时间、调整原因(如因质量问题修改温度设定)、审批记录。


7. 能耗与环保数据


  • 能耗数据:水、电、气(蒸汽 / 压缩空气)的实时消耗量(按设备 / 产线 / 车间统计)、单位产品能耗;

  • 环保数据: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数据(如废气排放量、废水 PH 值)、环保设备运行状态(如除尘器是否正常工作)。


二、MES系统能提升哪些生产数据的实时性


传统生产中,数据采集多依赖人工记录(如纸质报表、Excel 录入),存在滞后性(数据从产生到录入系统可能间隔几小时甚至 1 天),且易出错。MES系统通过物联网(IoT)、设备接口(如 OPC UA)、条码 / RFID 等技术,实现数据 “自动采集、即时传输、实时呈现”,显著提升以下数据的实时性:


1. 设备状态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设备停机后由操作工人工记录停机原因,数据滞后 30 分钟以上,甚至遗漏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通过设备传感器或 PLC 接口,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(运行 / 停机)、故障代码(如设备报警时,10 秒内同步至MES系统),并即时推送至生产看板,维修人员可快速响应(例如:设备突然停机,MES系统立即触发维修工单,维修人员手机端实时接收)。


2. 生产进度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通过每日 / 每班的产量报表统计进度,无法实时掌握工单完成情况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实时跟踪工单在各工序的流转状态(如 “工单 A 在焊接工序已完成 80%”),通过条码 / RFID 扫描在制品,即时更新产量数据(每完成 1 件产品,数据同步至系统),生产进度看板(车间大屏)分钟级更新,调度人员可及时调整产能。


3. 质量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质检数据需人工录入系统,不合格品处理滞后(如上午检测的不良品,下午才录入系统)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通过检验设备接口(如三坐标测量仪、光谱仪)自动采集质检数据,或由质检员用 PDA 扫码录入,数据实时上传至 MES系统;若检测值超出工艺标准(如尺寸偏差超公差),MES系统立即触发报警(声光 / 系统弹窗),阻止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。


4. 物料消耗与库存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物料领用需纸质审批,库存数量依赖每日盘点,易出现 “账实不符”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工单领料时,通过条码扫描物料,MES系统实时扣减库存(领用 100 个零件,库存即时减少 100),并同步更新在制品数量;若某物料库存低于安全阈值,MES系统自动预警,避免因缺料停产。


5. 工艺参数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操作工手动记录工艺参数(如烤箱温度),存在漏记、错记风险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(如注塑机的压力、温度),与预设标准值比对,若偏离(如温度突然升高 5℃),MES系统立即提醒操作工调整,确保生产合规。


6. 人员作业数据


  • 传统模式:员工产量、工时通过考勤表 + 产量报表统计,数据滞后且易出错;

  • MES系统提升:员工通过工卡 / 人脸识别登录 MES系统,每完成 1 道工序扫码确认,实时记录作业时长、完成数量,员工绩效数据(如 “张三今日合格率 98%”)小时级更新,便于绩效即时核算。


总结


生产数据采集覆盖设备、物料、质量、进度等生产全要素,而 MES系统的核心价值之一,是将这些数据的 “采集 - 传输 - 分析” 周期从 “小时 / 天级” 压缩至 “分钟 / 秒级”,让生产过程从 “黑箱” 变为 “透明”,为快速决策(如紧急插单、设备抢修)、持续优化(如提升 OEE、降低不良率)提供数据支撑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