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库存积压怎么处理?能否具体说说MES系统如何减少库存

2025.08.14       阅读:28

库存积压是企业运营中常见的痛点,不仅占用资金和仓储资源,还可能因产品贬值、过期导致更大损失。处理库存积压需结合 “短期清库存” 和 “长期防积压” 双管齐下;而MES系统作为生产执行层的核心工具,能从根源上减少库存积压的产生,通过数据驱动优化物料流转和生产节奏。


一、库存积压的具体处理方法


库存积压可分为成品积压、原材料 / 零部件积压、在制品积压三类,需针对性施策:


1. 成品积压的处理


成品积压多因市场需求变化、生产过剩或销售滞后导致,核心是 “快速变现 + 减少贬值”:


  • 促销清库存:通过折扣(如季末 5 折)、组合销售(买 A 送积压 B)、捆绑套餐(低价换购)等方式,针对滞销品定向促销;对临期品(如快消品)可对接折扣电商(如临期食品平台)或企业内购福利。

  • 渠道拓展:向二级经销商、下沉市场(如三四线城市批发商)低价批量出货,或通过外贸渠道销往需求匹配的海外市场(需注意产品标准适配性)。

  • 二次加工 / 改造:对技术迭代快的产品(如电子设备),通过升级硬件 / 软件(如旧手机换电池后作为备用机)、拆解零部件复用(如汽车旧配件翻新),赋予新价值后重新入市。

  • 捐赠或报废:对完全滞销且无复用价值的产品(如过期食品、过时文具),可捐赠至公益机构(抵税 + 品牌形象)或合规报废(避免占用仓储)。


2. 原材料 / 零部件积压的处理


原材料积压多因采购过量、生产计划变更或产品停产导致,核心是 “盘活资源 + 减少浪费”:


  • 与供应商协商退换:对未拆封、保质期内的标准件(如通用螺丝、芯片),可与供应商协商退换货(可能承担部分手续费);对定制件,可协商折价回购或用于其他适配产品。

  • 内部调剂复用:通过企业内部物料共享平台,将积压原材料调配至其他生产线(如汽车厂将积压的某型号钢材用于同系列其他车型),或用于维修、售后备件。

  • 外部转售:在工业电商平台(如阿里巴巴工业品频道)、行业社群转售给有需求的中小企业,尤其适合通用性强的物料(如五金件、标准化工原料)。


3. 在制品(WIP)积压的处理


在制品积压多因生产工序衔接不畅、设备故障或工艺调整导致,核心是 “加速流转 + 止损优化”:


  • 优先排产消化:通过调整生产计划,将积压在制品优先安排至后续工序(如某装配线积压的半成品,临时加开班次完成组装),避免长期滞留。

  • 工艺适配改造:若因原产品停产导致在制品积压,可评估是否能通过简易工艺改造(如更换接口、调整尺寸)适配其他产品(如电子厂将积压的旧款主板改造为低端设备配件)。

  • 拆解回用:对无法继续加工的在制品,拆解可复用的零部件(如金属件、塑料外壳),回库作为原材料重新利用,减少报废损失。


4. 长期预防:建立库存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


  • 设定 “积压阈值”:对各类物料 / 成品设置库存周转率红线(如成品超过 90 天未销售即判定为积压),触发时自动预警。

  • 联动销售与生产:通过销售数据反推生产计划(如 “按订单生产” 而非 “按预测盲产”),避免 “为冲量而过量生产”。


二、MES 系统如何减少库存积压?


库存积压的根源往往是 “信息滞后”“计划脱节”“流转低效”,ME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打通、生产 - 库存协同,从源头减少积压产生:


1. 实时库存可视化,避免 “盲目备货” 导致的原材料积压


传统模式下,采购计划依赖 “历史经验 + 滞后数据”,易导致原材料过量采购(如某部件实际需求 1000 个,却采购了 1500 个)。MES系统通过条码 / RFID 实时采集,同步记录原材料入库、领用、损耗数据,形成 “动态库存看板”(如 “当前电阻库存 800 个,未来 3 天生产需 600 个,安全库存 200 个”)。当库存接近 “积压预警线”(如超过未来 1 个月需求),系统自动向采购部门推送预警,阻止过量采购。


2. 拉动式生产,减少 “生产过剩” 导致的在制品积压


在制品积压多因 “前道工序盲目生产,后道工序消化不了”(如冲压工序生产 1000 个零件,焊接工序日产能仅 500 个,导致 500 个零件积压)。


MES系统采用 “后道拉前道” 的拉动式逻辑:后道工序通过 MES系统扫码领用物料时,系统自动向前道工序发送 “补充生产指令”(如焊接工序领用 500 个零件后,向冲压工序推送 “再生产 500 个” 的指令)。


限制前道工序 “超额生产”:若前道工序产出超过后道工序实时需求,MES 会锁定超额部分的入库权限,避免在制品堆积。


3. 精准对接订单与生产,减少 “产销脱节” 导致的成品积压


成品积压的核心是 “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不匹配”(如市场订单仅 800 台,却生产了 1200 台)。MES系统打通与销售订单系统的数据接口,将 “订单需求” 转化为 “小时级生产任务”(如 “订单 800 台,产线日产能 200 台,需 4 天完成”),严格按订单量排产,拒绝 “无订单盲产”。


实时跟踪生产进度:若销售端反馈 “订单取消 / 减少”(如客户临时减单至 600 台),MES 可立即暂停后续生产计划,避免多生产的 200 台成为积压成品。


4. 质量追溯与快速响应,减少 “不良品” 导致的呆滞库存


因质量问题被拒收的物料 / 成品,若处理不及时会成为呆滞库存(如某批次零件因尺寸偏差无法使用,长期堆放在仓库)。MES系统记录物料全生命周期数据(如供应商、生产批次、检测结果),当发现质量问题时,可快速定位受影响的库存范围(如 “仅 A 供应商 3 月批次的 1000 个零件有问题”)。


联动质检与仓储:不良品被判定后,MES 立即将其标记为 “冻结状态”,禁止被领用,并自动推送处理工单(如 “退货给供应商”“报废拆解”),避免长期积压。


5. 与 ERP/WMS 协同,消除 “信息孤岛” 导致的重复库存


多系统数据不同步易导致 “重复备货”(如 ERP 显示 “某零件库存 500 个”,但实际已被生产领用 300 个,仓库为保险又采购了 300 个,导致实际积压 500+300-300=500 个)。MES系统作为 “生产 - 库存” 数据中枢,向 ERP 同步实时生产领用数据(如 “已领用 300 个,剩余 200 个”),确保 ERP 采购计划基于真实库存;向 WMS 推送 “精准领料需求”(如 “上午 10 点需领用 100 个”),仓库按小时级需求备货,而非批量囤积。


总结


库存积压的处理需 “短期清库” 与 “长期预防” 结合,而MES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实时数据打通、生产 - 库存节奏匹配、全链路追溯,从根源上减少 “过量采购”“生产过剩”“不良品滞留” 等导致积压的问题,实现 “库存刚好满足需求” 的精益状态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