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MES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有哪些具体作用

2025.08.14       阅读:27

MES系统作为连接企业 ERP 系统与生产现场的 “桥梁”,通过对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、数据实时交互和智能决策支持,能从多个维度直接提升生产效率。以下是其具体作用及实际场景说明:


一、优化生产计划排程,减少 “等待浪费”


传统生产计划多依赖人工经验,易因设备产能、物料 availability、订单优先级等信息不对称导致排程不合理(如 “前道工序完工后,后道设备仍在处理其他订单”)。MES系统可基于实时订单需求、设备负荷、物料库存、工艺约束等数据,通过算法自动生成最优排程计划(如 “瓶颈工序优先”“交期临近订单优先”),并支持动态调整(如紧急订单插入时,自动重新排程并同步至各工序)。


二、实时监控生产过程,快速响应异常


生产现场的 “隐性异常”(如设备小故障、物料错配、工艺参数偏离)若不能及时发现,可能导致整条产线效率下降甚至停工。MES系统通过物联网设备(传感器、PLC、扫码枪等)实时采集生产数据(设备状态、产量、工艺参数、物料流转等),并在系统中可视化展示(如电子看板)。一旦出现异常(如某台设备转速低于标准值、某批次物料合格率突降),系统会自动报警(声光、短信、系统弹窗),并推送至对应负责人。


三、强化质量管控,减少 “返工 / 报废浪费”


质量问题是生产效率的 “隐形杀手”—— 批量不良会导致原材料、人工、设备时间的重复消耗。MES系统可实现质量数据的 “实时采集 + 闭环管控”:


  • 过程检验:在关键工序设置检测点,员工 / 设备将检测数据录入 MES(如尺寸、硬度、外观),系统自动与标准值比对,超标时立即预警(甚至触发停机);

  • 源头追溯:通过物料批次、设备编号、操作人员、工艺参数等数据关联,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根源(如 “某批次不良是因 A 供应商的原材料杂质超标”),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。


四、提升设备利用率(OEE),减少 “停机浪费”


设备突发故障或计划性维护不足,会直接导致生产中断。MES系统通过以下方式优化设备管理:


  •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:采集设备运行参数(如转速、温度、能耗),判断是否处于 “正常 / 预警 / 故障” 状态;

  • 预防性维护:基于设备运行时长、历史故障记录,自动生成维护计划(如 “某台机床每运行 500 小时需换刀具”),并提前提醒;

  • 故障快速响应:记录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案,形成知识库,新故障发生时可快速匹配解决方案。


五、精准物料管控,避免 “缺料 / 囤料浪费”


生产中 “缺料停工” 或 “物料积压占用资金” 是常见问题。MES系统通过物料条码化追溯 + 实时库存联动,实现:


  • 物料入库时扫码关联批次信息,出库时自动校验 “是否与生产订单匹配”(防止错料);

  • 实时跟踪物料消耗进度,当某物料库存低于安全阈值时,自动向采购部门推送补货预警;

  • 优化物料配送路径,根据生产进度 “按需配送”(如 “前道工序完成 30% 时,后道工序物料开始配送”),减少车间物料堆积。


六、数据驱动生产优化,挖掘 “效率瓶颈”


生产效率的提升需基于对 “瓶颈工序” 的精准识别,而传统人工统计数据滞后且易失真。MES系统会自动记录生产全流程数据(如各工序耗时、设备负荷、人员产出、合格率等),并通过报表工具(如柱状图、折线图)直观展示:


  • 识别瓶颈:如 “焊接工序平均耗时是其他工序的 2 倍”,可针对性增加设备或优化工艺;

  • 分析人员效率:如 “甲员工的装配合格率比乙高 15%”,可推广甲的操作方法;

  • 验证改善效果:如优化某工序参数后,通过数据对比确认 “产能是否提升”。


七、规范生产流程,减少 “操作浪费”


传统生产依赖纸质工单、人工记录,易因 “操作不规范”(如跳工序、参数记错)导致效率下降。MES系统通过电子化工单 + 工艺指引,强制员工按系统设定的流程操作:


  • 员工扫码登录工位后,系统自动显示当前任务及标准工艺(如 “焊接温度 180℃,时长 3 秒”);

  • 若跳工序操作,系统会锁定下工序权限,直至完成当前步骤;

  • 关键参数需实时录入系统,确保操作可追溯。


总结


MES系统通过 “减少等待、降低异常、提升设备 / 人员 / 物料的协同效率”,直接作用于生产全流程的 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”,最终实现 “更少的资源投入,产出更多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”。其核心价值不仅是 “记录数据”,更是通过数据驱动生产模式从 “经验驱动” 向 “数据驱动” 转变,持续释放效率潜力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