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生产流程优化方案之MES系统具体是如何优化生产流程的

2025.08.19       阅读:9

MES系统(制造执行系统)作为连接企业计划层(ERP)与生产现场的 “桥梁”,通过实时数据驱动、流程数字化管控、跨环节协同三大核心能力,从生产计划、执行、质量、设备、人员等全流程环节实现精细化优化。其具体优化逻辑可拆解为以下六大核心场景:


一、动态智能排程


传统生产计划常依赖人工经验,基于 ERP的静态数据(如订单、库存)制定,易与现场产能、设备状态脱节,导致 “计划赶不上变化”(如设备突发故障却仍按原计划排产)。MES系统通过以下方式优化:


  • 数据联动,精准排程:MES系统实时同步 ERP系统的订单需求、库存数据,同时采集现场设备产能、人员在岗状态、物料到位情况等动态信息,结合 APS系统算法,自动生成 “可执行的生产计划”(如明确每台设备、每个班组的生产任务、时间节点、物料需求)。

  • 动态调整,应对突发:当现场出现异常(如设备故障、物料短缺),MES系统会实时触发计划调整。


二、生产执行


传统生产现场依赖人工记录(如纸质工单、手写报表),生产进度、异常情况反馈滞后,管理层难以及时干预,易出现 “停工待料、工序错漏” 等问题。MES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 + 数字化指引优化:


  • 实时进度追踪,消除信息滞后:MES系统通过 IoT 传感器、条码 / RFID、PDA 等工具,实时采集各工序的生产数据(如 “某订单已完成 30%,当前在装配工序”“某台设备的加工数量、合格率”),并在生产看板(车间大屏、管理层终端)动态展示。管理层可随时掌握进度,避免 “到下班才发现某工序未完成” 的被动局面。

  • 电子 SOP(标准作业指导书),减少操作失误:传统 SOP 依赖纸质手册,工人易看错、记错。MES系统将 SOP 数字化,在工位终端(如触摸屏)自动推送当前工序的操作步骤、参数标准(如 “焊接温度需设置为 220℃”),若操作偏离标准(如温度过高),系统自动报警提示,降低人为错误率(据统计,可减少 30%-50% 的操作失误)。

  • 工序协同,减少等待浪费:MES系统通过 “工序交接数字化” 衔接前后工序。例如:前道工序完成后,系统自动向前道班组推送 “待转运” 任务,向后道班组推送 “待接收” 提醒,并关联物料转运信息(如 “半成品 A 已由叉车 F1 转运至车间 B 区”),避免 “前道完工后,后道不知情” 导致的停工等待。


三、质量管控


传统质量管控多为 “生产完再抽检”,发现问题时已产生批量不良,且难以追溯原因(如 “某批次产品不合格,不知是原料问题还是设备参数错误”)。MES系统通过全流程质量数据闭环优化:


  • 过程防错,提前拦截不良:在关键工序设置 “实时质检节点”,通过设备自动采集(如尺寸测量仪、视觉检测设备)或人工录入质检数据,MES系统实时比对标准值。若超标(如 “零件尺寸公差超出 0.02mm”),系统立即停机报警,阻止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。

  • 全链路追溯,快速定位根因:MES系统为每个产品 / 批次分配唯一标识(如序列号、批次码),记录全生命周期数据:原料批次(来自哪家供应商)、生产设备(哪台机床加工)、操作员工(谁调试的参数)、各工序质检结果等。当出现质量投诉时,通过标识扫码可在 10 分钟内追溯到问题环节(如 “不良品均来自设备 B,因当日参数未校准”),减少召回范围和分析时间。


四、设备管理


设备突发故障是生产中断的主要原因之一,传统 “坏了再修” 的模式会导致平均停机时间(MTTR)过长,影响产能。MES系统通过设备数据实时监控 + 维护预警优化:


  •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:MES系统对接设备传感器(如振动、温度、转速传感器),实时采集运行数据,在系统中生成设备状态看板(如 “设备 C 当前负荷 90%,温度正常;设备 D 振动值超标,存在故障风险”),提前发现异常。

  • 预测性维护替代被动维修:基于设备历史故障数据和实时状态,MES系统自动计算 “维护临界点”(如 “某机床运行 1000 小时后,轴承故障率升高”),到期前自动生成维护工单,推送至设备部门(如 “设备 A 需在本周六进行轴承更换”),避免突发停机。


五、物料流转


生产现场物料(原料、半成品)流转混乱(如 “某工序缺料停机,而物料堆在仓库未配送”“过量配送导致在制品积压”)是影响效率的关键痛点。MES系统通过物料与生产订单绑定 + 拉动式配送优化:


  • 按生产订单精准配料:生产订单下达后,MES系统自动分解物料需求(如 “订单 100 台产品需领用外壳 200 个、螺丝 500 个”),并与库存数据联动,若物料不足则提前预警采购 / 仓库,确保开工前物料到位。

  • 拉动式配送(JIT 配送):基于生产进度 “按需送料”:前道工序完成一定数量后,MES系统向仓库 / 物流部门推送 “领料指令”(如 “装配工序已完成 50 台,需立即配送 50 套配件”),避免 “一次性送料过多” 导致的车间堆积,在制品库存可减少 20%-30%。


六、数据驱动持续改进


传统生产优化依赖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,缺乏客观数据支撑,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(如 “某工序效率低,不知是设备还是人员原因”)。MES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提供优化方向:


  • 生产效率分析:自动统计 OEE(设备综合效率)、人均产能、工序节拍等数据,定位低效环节(如 “班组 B 的人均产能比班组 A 低 15%,原因是新员工操作不熟练”)。

  • 成本分析:关联物料消耗、设备能耗、人工工时数据,计算单产品生产成本(如 “批次 3 的产品能耗比批次 2 高 8%,因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”),为成本优化提供依据。

  • 瓶颈分析:通过生产节拍数据识别瓶颈工序(如 “焊接工序平均耗时 10 分钟,而其他工序仅 5 分钟”),推动工艺改进或资源倾斜(如增加焊接设备)。


总结:MES优化生产流程的核心逻辑


MES系统的本质是通过“数据实时化” 打破信息孤岛 (让计划、生产、质量、设备数据互联互通)、“流程数字化” 减少人为干预(用系统规则替代经验操作)、“管理智能化” 实现主动优化(从 “被动应对问题” 到 “提前预防、精准调控”)。最终实现生产流程的 “高效、稳定、可控”,典型效果包括:生产周期缩短 30%-50%、不良率降低 20%-40%、产能提升 15%-30%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