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MES系统如何与供应商协同管理物料消耗

2025.08.19       阅读:13

MES系统与供应商协同管理物料消耗的核心逻辑是:通过实时数据打通生产现场物料消耗与供应商供货环节,消除信息孤岛(如 “生产消耗多少物料、还需多少物料” 无法及时同步给供应商),实现 “按需供货、动态调整、风险共防” 的协同模式。其具体协同机制可通过以下五大环节实现:


一、实时共享物料消耗数据


传统模式下,供应商仅能通过企业采购部门的 “订单通知” 了解供货需求,对生产现场的实时消耗、库存余量一无所知,易导致 “供货过早(增加企业库存压力)” 或 “供货滞后(导致生产缺料)”。MES系统通过数据实时同步 + 系统集成打破信息壁垒:


  • 实时传递消耗明细:MES系统实时采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消耗数据(如 “某批次订单已消耗电阻 R100 型号 500 个”“装配工序每小时平均消耗螺丝 300 颗”),并通过与 ERP(企业资源计划)或 SRM(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)的接口,将数据同步至供应商可见的平台(如供应商门户)。

  • 动态更新库存状态:MES系统将企业的原材料库存(含在库、在途、已分配量)与供应商共享。例如:供应商可看到 “自己供应的物料当前在库1000kg,已被生产订单占用 800kg,实际可用 200kg”,避免因 “企业库存看似充足但已被占用” 导致的供货延误。


二、基于生产计划的 “协同预测”


生产计划的变动(如订单增加、紧急插单)会直接导致物料消耗需求突变,若供应商未能提前预判,易出现 “紧急需求来了却产能不足” 的困境。MES系统通过生产计划联动 + 消耗预测帮助供应商提前准备:


  • 传递滚动需求计划:MES系统基于确认的生产计划(如未来 3 周的订单排程),结合 BOM(物料清单)自动计算各物料的 “预计消耗总量” 和 “分时段需求”(如 “第 1 周需塑胶件 1000 个,第 2 周需 1500 个”),并将此 “滚动需求计划” 推送至供应商。供应商可根据计划提前调整自己的生产排程(如预留生产线产能)或备货库存,避免临时赶工导致的质量风险。

  • 响应计划变动,动态调整需求:当生产计划因订单变更(如客户增加 500 台产品)或工艺调整(如某物料单耗从 2 个 / 台变为 2.5 个 / 台)发生变化时,MES系统会自动更新物料需求预测,并立即同步给供应商。


三、绑定物料批次与生产消耗


若生产中发现物料质量问题(如某批次零件尺寸不合格),传统模式下需人工追溯物料来源、供应商信息,沟通成本高且耗时,易导致不良品扩大。MES系统通过批次级数据关联实现与供应商的快速协同追溯:


  • 物料批次与生产消耗绑定:MES系统记录每批物料的 “供应商信息、入库时间、质检结果”,并在生产消耗时,将该批次物料与具体生产订单、工序、产品序列号关联(如 “批次 B123 的塑料粒子用于订单 O456 的第 3 班组生产,对应产品 SN7890-SN7990”)。

  • 问题快速定位与协同处理:若某产品出现质量问题(如开裂),MES系统可通过产品序列号追溯到所用物料批次(B123),并立即向该批次供应商推送 “问题信息”(如 “使用批次 B123 的物料生产的产品出现 10% 开裂,疑似材料韧性不达标”)。供应商可快速排查自家生产记录(如该批次的原料配方、生产参数),确认问题根因后协同企业处理(如召回剩余批次、提供返工方案)。


四、实现自助化协同,减少沟通成本


传统物料协同依赖邮件、电话、微信沟通(如 “企业告知供应商缺料,供应商确认发货时间”),易出现信息遗漏、响应滞后(如 “供应商漏看邮件导致发货延迟”)。MES系统常集成 “供应商门户” 功能,让协同流程数字化、自助化:


  • 供应商自助查询与操作:供应商通过账号登录门户后,可自助完成。

  1. 查看实时需求:如 “企业当前对某物料的欠料量、紧急程度”;

  2. 确认供货计划:在线接收企业的采购订单,反馈 “可交货时间、数量”(如 “订单 PO123 的 1000 个零件,可于 3 月 10 日交货 800 个,3 月 12 日交 200 个”);

  3. 上传物流信息:发货后在线填写物流单号,MES系统自动关联 “在途库存”,企业可实时追踪物料位置;

  4. 处理异常:接收企业的 “物料不合格通知”,在线反馈处理方案(如 “同意退换,3 日内补发”)。

  • 流程节点自动提醒:当需要供应商操作时(如 “新订单待确认”“物料消耗即将见底需补货”),系统自动通过短信、邮件或门户消息提醒,避免人工跟进的疏漏。


五、异常消耗预警与协同排查


生产中若出现 “物料消耗远超标准(如单耗异常偏高)” 或 “消耗速度突然下降(可能因生产停滞)”,需及时与供应商协同排查原因(如是否物料质量导致损耗增加,或供应商供货延迟导致生产放缓)。MES系统通过异常监控 + 联动分析实现协同响应:


  • 实时监控消耗偏差:MES系统预设物料的 “标准单耗”(如 “每台手机需屏幕 1 块”)和 “正常消耗速率”(如 “每班平均消耗外壳 500 个”),当实际消耗超出阈值(如 “单耗达 1.2 块 / 台” 或 “2 小时内仅消耗外壳 50 个”),系统自动触发预警。

  • 跨环节协同排查:若消耗偏高:MES系统自动关联质检数据(如 “该批次物料的合格率仅 85%,低于标准的 98%”),推送供应商排查是否物料质量问题导致报废率上升;同时企业内部排查是否操作失误(如裁切浪费)。

  • 若消耗放缓:MES系统同步检查 “是否该物料库存不足导致生产待料”,并通知供应商确认是否发货延迟,快速协调补货。


总结:MES系统与供应商协同的核心价值


MES系统通过“数据实时化、流程数字化、责任清晰化”,将供应商从 “被动接收订单” 的角色转变为 “主动参与生产消耗管理” 的合作伙伴:


  • 对企业:减少物料短缺导致的生产停机(平均降低 30% 以上)、降低库存积压(库存周转率提升 20%-40%);

  • 对供应商:提高供货准确性(交付及时率提升 15%-25%)、降低应急生产成本(减少因临时插单导致的加班 / 加急费用)。


这种协同模式最终实现供应链的 “柔性响应”,让物料消耗与供货节奏精准匹配生产需求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