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025.09.02 阅读:9
MES(制造执行系统)与库存管理软件的集成,核心目标是打破 “生产执行” 与 “库存流转” 的数据壁垒,实现物料需求、库存状态、生产消耗、成品入库的全流程协同,避免信息孤岛导致的物料短缺、库存积压或生产中断。其集成需围绕数据交互逻辑、技术实现方式、核心集成场景三大维度展开,同时需规避常见风险。今天和大家聊聊MES系统和WMS系统主流集成技术的实现方式。
根据企业 IT 架构成熟度、系统开放性(是否提供接口)、实时性需求,可选择以下 4 种集成方式,其复杂度和适用场景差异显著:
这是目前最主流、最灵活的方式,通过系统原生提供的REST API(轻量、易维护)或SOAP API(企业级、安全性高)实现数据实时交互,适用于大多数现代化系统(如 SAP S/4HANA、用友 U9、华磊MES系统等)。
实现逻辑:
双方约定 API 调用规则(如请求地址、参数格式、身份认证方式:Token/OAuth2.0);
触发式同步:当某一系统产生关键数据(如MES系统生成领料单),自动调用另一系统的 API 推送数据;
定时校验:对核心数据(如库存数量),设置定时任务(如每 10 分钟)调用 API 校验一致性,避免漏推。
优势:实时性高(秒级 / 分钟级)、开发成本低、易扩展(新增数据字段只需调整 API 参数);
劣势:依赖系统厂商提供标准 API,部分老旧系统可能无 API 支持。
若MES系统或库存管理软件无开放 API,可通过 “中间数据库” 作为数据中转站,实现间接数据同步。常见于传统 ERP(如用友 U8 旧版本)与定制化MES系统的集成。
实现逻辑:
搭建独立的中间数据库(如 MySQL/SQL Server),定义统一的数据表结构(如 “领料单表”“库存明细表”);
源系统(如 MES)通过数据库脚本(如 SQL 存储过程),将需同步的数据写入中间库指定表;
目标系统(如库存软件)设置定时任务(如每 5 分钟),读取中间库数据并写入自身数据库,同时标记 “已读取” 避免重复处理。
优势:不依赖系统接口,兼容性强(只要系统支持数据库访问);
劣势:实时性较低(依赖定时频率)、需维护中间库稳定性(如数据冗余清理)、存在数据库权限安全风险。
当需要同步历史数据(如月度生产物料消耗汇总)或大批量数据(如上万条物料主数据初始化)时,可使用 ETL 工具(如 Informatica、Kettle、DataWorks)进行抽取、转换、加载。
实现逻辑:
抽取(Extract):从MES系统/ 库存软件的数据库中抽取原始数据;
转换(Transform):按双方约定规则清洗数据(如统一物料编码格式、补全缺失字段、剔除重复数据);
加载(Load):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目标系统数据库,或加载到数据仓库(如用于后续生产与库存的数据分析)。
优势:支持复杂数据清洗与格式转换,适合大批量数据初始化或周期性汇总;
劣势:实时性差(通常为小时级 / 天级),不适合生产过程中的实时交互(如领料、入库)。
若库存管理依赖智能化设备(如 AGV 机器人、智能货架、RFID 标签),可通过 IoT 平台打通MES系统与仓储设备的数据流,实现 “生产需求 - 设备执行 - 库存更新” 的闭环。
实现逻辑:
MES 向 IoT 平台发送 “物料搬运指令”(如 “从货架 A 将物料 X 搬运至生产线 B”);
IoT 平台控制 AGV 执行搬运,同时通过 RFID 读取物料信息,确认搬运完成;
IoT 平台将 “物料出库 / 入库状态” 同步至库存管理软件,更新库存;并反馈给 MES,确认物料已到位,允许生产启动。
优势:完全自动化,减少人工操作误差;
劣势:依赖智能化仓储硬件,成本较高,适用于高自动化工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