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MES系统和WMS系统的核心集成场景与落地流程

2025.09.02       阅读:9

MES(制造执行系统)与库存管理软件的集成,核心目标是打破 “生产执行” 与 “库存流转” 的数据壁垒,实现物料需求、库存状态、生产消耗、成品入库的全流程协同,避免信息孤岛导致的物料短缺、库存积压或生产中断。其集成需围绕数据交互逻辑、技术实现方式、核心集成场景三大维度展开,同时需规避常见风险。今天和大家聊聊MES系统和WMS系统的核心集成场景与落地流程。


一、核心集成场景与落地流程


以 “离散制造(如汽车零部件)” 为例,关键集成场景的端到端流程如下,覆盖 “生产前 - 生产中 - 生产后” 全周期:


场景 1:生产前 —— 原材料领料协同


  • MES 根据生产计划(如 “生产 100 台发动机”)和 BOM,自动生成领料单(含物料编码、需求数量、生产线别);

  • MES 通过 API 将领料单推送到库存管理软件;

  • 库存管理软件接收后,校验该物料的实时库存:

  1. 若库存充足:自动生成出库单,并通过 API 反馈给 MES “可领料”;同时触发仓库管理模块,提示仓管员备料;

  2. 若库存不足:通过 API 向 MES 推送 “库存短缺预警”,MES 自动暂停对应生产计划,或触发采购申请。


场景 2:生产中 —— 物料消耗实时扣减


  • 生产线通过 MES 终端(如 PDA、工控机)记录 “实际物料消耗”(如某工序消耗 20 个螺丝,含 1 个损耗);

  • MES 实时将消耗数据通过 API 推送至库存管理软件;

  • 库存管理软件自动扣减对应物料的库存数量,并更新 “可用库存”;

  • 若扣减后库存低于 “安全库存阈值”,库存软件自动向 MES 和采购部门发送预警。


场景 3:生产后 —— 成品入库与库存更新


  1. 生产完成后,MES 记录 “成品信息”(如成品编码、数量、批次、质检结果:合格 / 不合格);

  2. MES 通过 API 向库存管理软件推送 “成品入库单”;

  3. 库存管理软件接收后,生成入库单,分配库位(如 “成品仓 A 区”),并更新成品库存;

  4. 若成品需送检,库存软件标记 “待检” 状态;待质检部门通过库存软件确认 “合格” 后,再同步给 MES,允许成品出库。


二、集成关键注意事项与风险规避


1.数据标准化先行:


集成前必须统一 “物料编码”“单位”“库位编码” 等核心字段的规则(如物料编码采用 “8 位数字 + 2 位字母” 格式),避免因 “同一物料不同编码” 导致数据错乱(例如 MES 中 “螺丝 M5” 编码为 001,库存软件中为 002,导致无法匹配)。


2.身份认证与数据安全:


API 集成需启用 HTTPS 加密传输,采用 Token/OAuth2.0 进行身份认证,禁止使用 “明文密码”;中间数据库集成需限制访问权限(仅开放 “读 / 写指定表” 的权限,不开放管理员权限),避免数据泄露。


3.异常处理机制:


需设计 “数据重推”“日志记录”“告警通知” 机制:


若 API 调用失败(如网络中断),系统自动重试 3 次,重试失败则向 IT 管理员发送邮件 / 短信告警;

所有数据同步操作记录日志(含时间、发送方、数据内容、结果),便于后续问题排查。


4.分阶段测试:


集成不建议 “一次性全量上线”,应分阶段验证:


  • 第一阶段:测试 “基础物料主数据同步”,确保双方数据一致;

  • 第二阶段:测试 “领料 - 消耗 - 入库” 单流程,验证数据流转正确性;

  • 第三阶段:全场景联调,模拟生产异常(如库存短缺、物料损耗),验证系统响应是否符合预期。


5.后期维护与迭代:


集成后需定期(如每月)校验数据一致性(如 MES 的物料消耗总和 vs 库存软件的出库总和);当系统升级(如 MES 版本更新)后,需重新测试 API 兼容性,避免接口失效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