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025.09.10 阅读:10
MES系统(制造执行系统)通过构建全流程数据关联网络、标准化追溯逻辑、提供灵活查询工具三大核心能力,将生产过程中分散的 “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” 数据串联成可追溯的闭环,帮助企业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根源、界定影响范围,从 “无法追溯” 或 “低效追溯” 升级为 “精准、高效、全链” 的追溯管理。
质量追溯的前提是 “每个追溯单元都可被唯一识别”,MES 系统会为生产全链条的关键对象分配唯一标识(ID),确保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有 “可追溯的身份”。常见的标识形式及应用场景如下:
唯一标识形式:批次号、物料编码、供应商批号
应用场景举例:如 “冷轧钢板(批次 A001)”“合金料(供应商 B 的批号 20240508)”,记录来源与合规性。
唯一标识形式:工单编号、炉号(铸造)、模号
应用场景举例:如 “压铸工单 W20240510-01”“铸造炉号 L0510-3”,关联该批次的所有生产参数。
唯一标识形式:序列号(SN)、二维码 / 条形码
应用场景举例:如 “汽车发动机缸体(SN12345678)”,支持 “单件追溯”,适用于高价值或关键部件。
唯一标识形式:设备编号、工位编码
应用场景举例:如 “熔炼炉 F03”“三坐标测量仪 C01”,追溯质量问题与特定设备 / 工位的关联。
这些标识通过条码扫描、RFID、设备自动上传等方式录入 MES 系统,成为后续数据关联的 “核心锚点”。
MES系统通过 “自动采集 + 人工补录” 结合的方式,实时抓取生产全流程与质量相关的数据,并与第一步的 “唯一标识” 绑定,形成完整的 “追溯数据链”。采集的核心数据维度及方式如下:
采集内容:原材料入库检验报告(成分、规格)、物料领用记录(哪个工单用了哪批料)、余料回收记录
采集方式:
对接 ERP/WMS 系统,自动同步物料批次信息;
扫码领用,记录 “物料批次 - 工单” 关联。
采集内容:设备参数(如熔炼温度、焊接电流、注塑压力)、工序时间(如浇注时长、冷却时间)、操作员 / 班次
采集方式:
对接 PLC / 传感器,自动采集设备实时参数;
操作员通过 MES 终端录入班次、异常情况。
采集内容:首件检验(尺寸、外观)、过程巡检(如每 2 小时抽样检测)、成品终检(无损检测、性能测试)
采集方式:
对接检测设备(光谱仪、三坐标仪),自动导入检测结果;
检验员在系统中录入人工检测数据(如外观缺陷)。
采集内容:不合格品记录(缺陷类型、位置)、返工 / 返修记录(处理工序、结果)、报废审批记录
采集方式:
系统触发 “不合格品流程”,强制录入缺陷信息;
返工后重新关联检测数据,形成 “异常 - 处理 - 验证” 闭环。
当出现质量问题(如客户投诉、检测不合格)时,MES系统通过 “正向追溯” 和 “反向追溯” 两种模式,帮助企业在几分钟内定位根源,而非传统的 “翻报表、查记录” 耗时数小时:
定义:输入 “原材料批次 / 生产批次 / 唯一序列号”,追溯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经过的 “所有工序、使用的设备、检测结果、最终流向(如入库、发货至哪个客户)”。
应用场景:若某批原材料(如合金料)被检测出成分不合格,通过正向追溯可快速查询 “该批合金料用于了哪些工单、生产了多少件成品、这些成品是否已发货”,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。
示例:输入 “合金料批次 B002”,MES系统可显示:“该料用于工单 W20240510-01,生产缸体 100 件(SN12345678-SN12345777),其中 80 件已入库,20 件已发货至客户 C”—— 企业可立即对入库件隔离、对已发货件启动召回。
定义:输入 “不合格品的序列号 / 批次号”,追溯该产品在生产全流程中 “使用的原材料来源、关键工艺参数、操作员、检测记录”,快速锁定问题根源(如原材料不合格、设备参数异常、人为操作失误)。
应用场景:客户反馈 “SN12345680 的缸体存在裂纹”,通过反向追溯可立即查看:“该缸体使用的原材料是批次 A001(合格)、熔炼温度 1480℃(低于标准 1500±50℃)、操作员李 XX、当时设备 F03 的温控传感器未报警”—— 快速定位根源为 “熔炼温度不达标 + 设备预警失效”,并针对性整改。
MES系统不仅能 “查追溯”,还能通过数据可视化工具(如追溯报表、趋势图、鱼骨图)将追溯数据转化为 “可决策的信息”,帮助企业从 “事后补救” 转向 “事前预防”:
追溯数据报表:自动生成《批次追溯报告》《不合格品追溯分析表》,记录每批次的追溯结果,满足客户审计或行业合规要求(如 IATF16949、ISO 9001)。
根源分析工具:通过追溯数据关联分析,识别 “高频质量问题与特定因素的关联”—— 例如:“近 3 个月‘气孔缺陷’的产品中,80% 来自熔炼炉 F03、且发生在夜班”,提示需检查 F03 的设备状态或夜班操作员的操作规范。
过程优化支撑:基于追溯数据中的工艺参数与质量结果,优化生产标准 —— 例如:“当焊接电流控制在 180±5A 时,焊接缺陷率从 5% 降至 1%”,可将该参数更新为MES系统中的工艺标准,强制后续生产执行。
MES系统并非简单 “记录数据”,而是通过 **“唯一标识锚定 - 全流程数据串联 - 双向追溯查询 - 数据驱动改进”** 的闭环,解决了传统追溯 “数据分散、效率低、范围模糊” 的痛点。其最终价值体现在三方面:
风险控制:快速界定质量问题影响范围,减少召回成本与品牌损失;
效率提升:追溯时间从 “天级” 缩短至 “分钟级”,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;
持续改进:通过追溯数据挖掘质量根源,推动生产工艺与管理流程优化,从根本上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率。
这也是为什么在汽车、电子、医疗器械等对 “质量追溯” 要求极高的行业,MES系统已成为企业合规经营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