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025.09.03 阅读:17
在制造业生产场景中,MES(制造执行系统)通过数据采集、分析建模、预警推送三大核心环节,将设备管理从 “事后维修” 升级为 “预测性维护”,有效降低非计划停机风险。其预测设备故障的核心逻辑是:基于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,识别故障前兆特征,提前预判潜在失效风险并触发干预。以下从具体实现路径、关键技术、核心功能模块三方面展开说明:
MES 预测设备故障并非单一功能,而是一套覆盖 “数据采集→特征提取→模型分析→预警干预” 的闭环体系,具体步骤如下:
要预测故障,首先需获取设备运行的 “全维度体征数据”,MES 通过多种采集方式整合两类核心数据:
实时运行数据(动态数据):
通过传感器(如温度、振动、压力传感器)、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、SCADA(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)与设备直连,实时采集设备关键运行参数,例如:
旋转类设备(如注塑机、电机):转速、振动频率(如 1X/2X 倍频)、轴承温度、电流波动;
加热类设备(如挤出机、熔炉):加热管温度偏差、能耗变化、压力稳定性;
传动类设备(如传送带、齿轮箱):传动速率偏差、噪音分贝、润滑油温。
静态 / 历史数据(基础数据):
MES 通过对接 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、设备管理系统(CMMS),整合设备基础信息与历史数据,例如:
设备基础档案:型号、出厂日期、维保周期、易损件清单(如轴承、密封件寿命);
历史故障记录:过往故障类型(如轴承磨损、电机过载)、故障发生时的参数阈值、维修时长 / 成本;
维保记录:上次保养时间、更换部件型号、保养内容(如润滑油更换、零件校准)。
设备实时数据中包含大量冗余信息(如瞬时波动、传感器噪声),MES 需先对数据进行清洗,再提取与故障强相关的 “特征指标”—— 这是预测准确性的关键:
数据清洗:剔除异常值(如传感器误报的瞬时高温)、填补缺失值(如网络中断导致的数据空白)、平滑波动数据(通过移动平均法降低噪声干扰);
特征提取:从清洗后的数据中,筛选出能反映设备 “健康状态变化” 的指标,例如:
针对 “轴承磨损”:提取振动信号的 “峰值因子”(峰值与有效值的比值,磨损加剧时峰值因子会显著上升)、“峭度”(偏离正态分布的程度,早期磨损会导致峭度升高);
针对 “电机老化”:提取电流的 “谐波含量”(老化电机的电流谐波会增加)、“温升速率”(正常负载下,老化电机温度上升更快)。
MES 通过内置或对接专业预测算法模型,对提取的特征指标进行分析,判断设备是否处于 “亚健康” 状态。
示例:某汽车零部件厂的 MES 通过 LSTM(长短期记忆网络)模型,分析数控机床主轴的振动、温度、转速数据,提前 72 小时预测出 “主轴轴承磨损” 故障,避免了生产中断。
当 MES 识别到故障风险后,会通过多渠道推送预警,并联动后续管理流程,形成闭环:
预警分级推送:根据故障风险等级(如 “低风险 - 需关注”“高风险 - 立即停机”),通过系统弹窗、短信、企业微信通知设备管理员、生产主管;
联动维保流程:自动在 MES 或 CMMS 系统中生成 “维保工单”,明确维修内容(如 “更换电机轴承”)、所需备件、责任人及完成时限;
记录与优化:维修完成后,MES 自动记录 “故障处理结果”,并将数据反馈给预测模型,持续优化模型准确性(如调整特征权重、补充新故障样本)。
MES 实现设备故障预测,需依赖以下技术工具的协同:
边缘计算网关:在设备端部署边缘网关,对实时数据进行 “本地化预处理”(如过滤噪声、计算特征值),减少向 MES 服务器的传输压力,保障数据实时性(尤其适用于高频率采集场景,如毫秒级振动数据);
工业物联网(IIoT):通过 LoRa、5G、以太网等协议,实现传感器、PLC 与 MES 的互联互通,确保数据采集的连续性(避免因网络中断导致数据缺失);
数据可视化工具:MES 通过仪表盘(Dashboard)将设备健康状态可视化,例如用 “健康度评分”(0-100 分)直观展示设备状态,用趋势图对比 “实时参数” 与 “正常参数范围”,帮助管理人员快速判断风险;
云 - 边协同架构:对于集团型企业,可将各工厂的设备数据上传至云端 MES,通过云端的大数据分析能力(如海量历史故障数据训练),优化预测模型,再将模型下发至边缘端,实现 “全局优化 + 本地预测”。
为实现上述流程,MES 通常包含以下专项功能模块:
设备数据采集模块:提供标准化接口(如 OPC UA、Modbus),兼容不同品牌、型号的设备,实现数据 “一键接入”;
设备健康管理模块:存储设备基础档案、历史故障 / 维保记录,计算设备 “健康度”“剩余寿命(RUL)”,生成健康报告;
预测分析模块:内置规则库与机器学习模型,支持模型训练、参数调优、故障类型识别;
预警与工单模块:配置预警规则、推送渠道,自动生成维保工单,并跟踪工单进度;
报表分析模块:生成设备故障统计报表(如 “月度故障类型占比”“预测准确率”),为设备管理决策(如备件采购、设备更新)提供数据支持。
MES 预测设备故障的核心价值,最终落地为生产管理的优化:
减少非计划停机:据行业数据统计,预测性维护可使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 30%-50%,例如某电子厂通过 MES 预测注塑机加热管故障,避免了单次停机导致的 5 万元产能损失;
降低维保成本:避免 “过度维保”(如未到寿命的零件提前更换)和 “事后维修”(如故障扩大导致的多部件损坏),维保成本可降低 20%-40%;
延长设备寿命:通过及时干预故障前兆,减少设备 “带病运行” 对寿命的损耗,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可延长 10%-20%。
综上,MES 预测设备故障的本质是 “用数据驱动设备管理”—— 通过全面采集数据、科学分析特征、精准预警干预,将设备故障从 “不可控的意外” 转化为 “可提前应对的风险”,最终支撑生产的稳定与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