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025.09.16 阅读:29
MES(制造执行系统)通过 “数据采集 - 实时分析 - 状态呈现 - 异常预警” 的闭环流程,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动态监测,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高效运行、减少非计划停机。其具体实现方式可拆解为以下五大关键环节,涵盖技术手段、功能逻辑与应用价值:
MES 首先通过多种采集技术,实时获取设备的物理状态数据和生产关联数据,这是监测的基础。不同采集方式适配不同设备类型(如传统设备、智能设备),确保数据覆盖全面且精准:
技术原理:通过 OPC UA/DA、Modbus、Profinet 等工业协议,与设备控制器(PLC)或车间监控系统(SCADA)直连
采集数据类型:设备运行参数(转速、温度、压力)、启停状态、故障代码、产量计数
适用场景: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(如数控机床、流水线、机器人)
技术原理:在设备关键部位(如电机、轴承、液压系统)安装物联网传感器(振动、温度、电流传感器等)
采集数据类型:设备物理状态(振动频率、表面温度、电流波动)、能耗数据
适用场景:无自带控制器的传统设备(如老旧机床、冲压机)
技术原理:员工通过 MES 终端(PDA、车间触摸屏)手动录入设备状态(如小故障、维护记录)
采集数据类型:设备异常描述、手动停机原因、维护进度
适用场景:无法自动采集的场景(如设备外观损坏、耗材更换)
技术原理:智能设备(如工业 4.0 标准设备)通过 5G/Wi-Fi 直接向 MES 传输数据,无需中间网关
采集数据类型:全维度状态数据(含健康度、剩余寿命预测)
适用场景:新一代智能设备(如西门子、发那科智能机床)
采集到的原始数据需通过 MES 的实时计算引擎处理,转化为 “可理解的设备状态”,避免数据杂乱无章。核心逻辑包括:
过滤异常数据(如传感器误报、通信中断导致的无效值),将不同设备的异构数据(如不同品牌 PLC 的故障代码格式)统一为 MES 标准格式,确保数据一致性。
MES 预设设备的 “正常 / 异常 / 待机” 等状态规则,通过实时数据与规则的比对,判定设备当前状态:
正常:参数在预设阈值内(如机床转速 1000±50rpm,温度<60℃);
异常:参数超出阈值(如电机电流突然升高 30%,振动频率超标),或触发故障代码(如 PLC 反馈 “主轴卡滞”);
待机:设备通电但未执行生产任务(如等待工单、物料短缺)。
基于设备状态数据,MES 实时计算设备综合效率(OEE) —— 核心指标包括:
时间利用率(实际运行时间 / 计划运行时间);
性能利用率(实际产能 / 理论产能);
质量合格率(合格产品数 / 总产出数);
OEE 的动态更新,能直观反映设备的综合运行效率,辅助判断是否存在 “隐性停机”(如设备空转、降速运行)。
MES 通过多维度可视化界面,将实时设备状态以直观方式呈现给车间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,避免 “数据埋在系统里”:
按车间、产线、设备组分类展示,用颜色标注状态(绿色 = 正常、红色 = 异常、黄色 = 待机),并显示关键参数(如当前转速、运行时长、故障代码),管理人员无需到现场即可掌握全局。
点击单台设备可查看 “状态历史曲线”(如过去 1 小时的温度变化、转速波动)、“故障记录”(历史故障类型、处理时长)、“维护计划”(下次保养时间、已运行时长),支持追溯设备状态变化的时间节点。
通过 MES 移动端 APP,向设备负责人实时推送设备状态(如 “1 号机床故障停机”),确保相关人员第一时间知晓,缩短响应时间。
实时监测的核心价值不仅是 “看到状态”,更是 “及时干预异常”。MES 通过预警机制与流程联动,实现异常的快速处理:
根据异常严重程度,MES 设置不同预警等级(如 “提醒 - 警告 - 紧急”),并通过多种方式通知:
轻度异常(如温度接近阈值):车间看板弹窗提醒、操作员 PDA 消息;
严重异常(如设备停机、安全隐患):短信 / 电话通知设备主管、维保人员,同时触发车间声光报警。
MES 结合设备历史数据与工艺关联信息,辅助分析异常原因:
例:若某注塑机温度异常升高,MES 可同步调取 “当前生产工单的原料型号”“最近一次维护记录”,提示可能原因(如原料熔点异常、加热管老化);
部分高级 MES 可集成 AI 算法(如振动分析、温度趋势预测),实现 “预测性预警”—— 在设备发生故障前,提前识别潜在风险(如根据轴承振动趋势预测 1 周内可能损坏)。
异常触发后,MES 可直接生成 “设备维护工单”,自动分配给维保人员,并关联设备的 “故障代码”“历史维修方案”,维保人员完成维修后,在 MES 中更新 “处理结果”,形成 “异常发现 - 工单生成 - 维修执行 - 状态恢复” 的闭环,同时记录维修数据用于后续分析。
MES 会存储所有设备状态的历史数据,通过数据分析挖掘设备运行规律,反哺设备管理优化:
设备故障统计:分析高频故障类型(如 “主轴故障占比 30%”)、高发时间段(如 “夜班停机次数是白班的 2 倍”),辅助制定针对性维护计划(如增加主轴保养频率、优化夜班设备巡检);
设备性能对比:对比同型号设备的 OEE、故障率(如 “3 号机床 OEE 比同线设备低 15%”),定位性能差异原因(如操作习惯、维护频率);
产能匹配优化:根据设备实时产能数据(如某设备实际产能低于理论值 20%),调整生产排程(如将高负荷工单分配给效率更高的设备)。
降本:减少非计划停机时间(据行业数据,可降低停机损失 20%-30%),延长设备寿命;
提效:通过 OEE 优化与产能匹配,提升设备综合运行效率;
合规:记录设备运行数据与维护记录,满足质量追溯要求(如 ISO 9001、GMP 对设备管理的合规性要求);
智能化:为 “预测性维护”“黑灯工厂” 提供数据支撑,推动车间从 “被动维修” 向 “主动管理” 转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