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2025.10.23
阅读:24
MES系统实施是一项涉及 “业务流程、数据标准、系统集成、人员协同” 的复杂工程,据行业调研,约40%-60% 的MES项目存在 “延期上线、功能闲置、未达预期” 等问题,核心原因在于踩中了实施过程中的隐性陷阱。这些陷阱贯穿 “需求定义、选型、落地、运维” 全周期,需结合企业实际场景提前规避,才能确保 MES系统真正服务于生产优化。
盲目迷信国际品牌:认为 “西门子、SAP 等国际 MES一定更好”,忽视其 “实施成本高(通常比国内系统高 30%-50%)、本地化服务响应慢(如售后需等待国外团队)、对国内中小设备适配差” 的问题;
贪图低价选通用型MES软件:为节省成本选择无行业经验的通用MES系统,如用 “机械行业 MES” 部署到电子厂,因缺乏 “SMT 设备接口库、元器件追溯逻辑”,需大量二次开发;
忽视集成能力:未评估MES与现有 ERP(如用友、金蝶)、设备控制系统(如 PLC)、QMS 的接口兼容性,导致后期集成时发现 “ERP 订单无法同步至 MES”“设备数据采不进系统”。
系统与现有 IT / 设备架构冲突,集成成本远超初期采购成本;
行业功能缺失,需额外投入百万级资金定制开发,且周期不可控;
售后响应滞后,设备故障时无法及时解决,影响生产。
选型 “三优先” 原则:
优先选 “有本行业成功案例” 的供应商(如电子厂优先选服务过电子装配行业的MES系统厂商,冲压厂优先选服务过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厂商);
优先选 “本地化服务团队” 的供应商(确保售后响应时间≤4 小时,现场问题 24 小时内解决);
优先选 “开放接口” 的供应商(支持 OPC UA、API、MQTT 等标准化协议,能与现有 ERP、设备无缝集成)。
成本 “全周期评估”:不仅看初期采购价,还需计算 “二次开发费、实施费、运维费、升级费”,例如:
国际品牌:采购价 100 万 + 实施费 50 万 + 年运维费 10 万;
国内行业型品牌:采购价 60 万 + 实施费 30 万 + 年运维费 5 万,综合成本更低。
现场 “POC 验证”:要求供应商在企业现场进行 “小范围试点验证”,例如:
电子厂:验证 “SMT 贴片机数据采集是否正常、元器件追溯是否能实现”;
冲压厂:验证 “模具寿命监控是否准确、换模任务单是否能落地”,避免 “纸上谈兵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