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太阳能光伏mes系统如何让光伏企业实现智能制造?

2025.10.11       阅读:23

在太阳能光伏(PV)产业迈向规模化、高效化、精细化制造的背景下,光伏MES系统(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,制造执行系统) 已成为连接光伏企业 “上层 ERP(企业资源计划)” 与 “下层生产设备” 的核心枢纽。它通过实时采集、分析、调度生产全流程数据,解决了光伏制造中 “信息断层”“质量追溯难”“产能利用率低” 等痛点,是实现光伏组件、电池片、硅片等核心产品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支撑。


一、光伏MES系统的核心定位与价值


光伏制造流程(以主流的 “硅片→电池片→组件” 为例)具有工序多、工艺精细、质量要求高、设备自动化程度差异大等特点(如电池片的镀膜、印刷工序对环境温湿度、精度要求极高)。传统生产管理依赖人工记录、Excel 统计,易出现数据滞后、追溯困难、异常响应慢等问题。


光伏MES系统的核心定位是 “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中枢”,其核心价值可概括为 “降本、提质、增效、合规”:


  • 降本:优化生产排程,减少设备闲置时间(提升 OEE 设备综合效率);降低物料浪费(如硅片碎片率、电池片不良率);减少人工统计成本。

  • 提质:实现从 “原材料(硅料、玻璃、EVA 胶膜)→成品组件” 的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;实时监控关键工艺参数(如镀膜厚度、焊接温度),提前预警质量异常。

  • 增效:打通 ERP 与设备层数据,实现 “订单→排产→生产→入库” 的闭环管理;缩短生产周期(如组件生产周期从传统 3 天压缩至 1.5 天内)。

  • 合规:满足光伏行业的 “双碳” 数据统计、产品认证(如 TÜV、UL)、客户追溯需求(如某批次组件出现问题时,10 分钟内定位到具体工序、设备、操作人员)。


二、光伏MES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


光伏MES系统需针对光伏制造的 “硅片、电池片、组件” 三大核心环节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功能,同时覆盖通用制造管理能力。以下是其核心功能模块拆解:


  • 生产排程与调度:根据 ERP 下发的订单(如 100MW 组件订单),自动分解为 “切割→串焊→层压→装框→测试” 等工序任务,分配至对应产线 / 设备。需考虑 “工艺兼容性”(如某产线仅支持 210mm 大尺寸组件)、“物料齐套性”(玻璃、胶膜型号匹配)。

  • 数据采集与监控:实时采集设备数据(如层压机温度、串焊机焊接速度)、质量数据(如 EL 检测缺陷)、环境数据(车间温湿度、洁净度)。支持多类型设备接口(如 PLC、SCADA、OPC UA),适配光伏专用设备(如 EL 测试仪、IV 测试仪)。

  • 质量追溯与管控:建立 “一物一码” 追溯体系,记录组件从硅片到成品的所有信息(如硅片批次、焊接操作员、测试数据)。重点监控 “隐裂”“虚焊” 等光伏组件核心缺陷,支持 SPC(统计过程控制)分析工艺稳定性。

  • 设备管理与维护:管理光伏生产设备(如串焊机、层压机)的台账、维护计划,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(如 OEE、故障报警)。针对高价值设备(如 PECVD 镀膜机),提供 “预测性维护”(通过设备振动、温度数据预判故障)。

  • 物料管理与追溯:跟踪原材料、半成品、成品的库存位置、流转路径,避免物料错用(如 EVA 胶膜与组件尺寸不匹配)。支持 “批次管理”,应对光伏行业 “原材料价格波动大、需精准核算成本” 的需求。

  • 报表与数据分析:自动生成生产报表(如日产能、不良率)、质量报表(如缺陷分布),提供数据可视化(如产线效率看板)。需对接 “光伏行业专用指标”(如组件功率衰减率、电池片转换效率),支撑工艺优化。


三、光伏MES系统的技术架构


光伏MES系统需满足 “高实时性、高可靠性、可扩展性”(应对光伏企业扩产、新增产线的需求),其典型技术架构分为 4 层:


设备层(感知层)


光伏生产现场的 “数据源头”,包括:


  • 生产设备:串焊机、层压机、PECVD 镀膜机、EL/IV 测试仪等;

  • 检测设备:温湿度传感器、洁净度传感器、视觉检测相机;

  • 数据采集终端:RFID 读卡器(物料追溯)、扫码枪(成品入库)。


数据采集层(边缘层)


负责 “打通设备数据接口”,是MES系统的 “数据入口”,核心技术包括:


  • 接口协议:支持 OPC UA(通用工业协议)、Modbus(设备通信协议)、TCP/IP(定制化接口,适配老旧设备);

  • 边缘计算:在靠近设备的边缘节点完成数据预处理(如过滤无效数据、实时报警判断),减少对云端的压力。


MES 核心应用层(平台层)


系统的 “大脑”,承载所有业务功能(如排程、追溯、质量管控),核心技术包括:


  • 架构模式:采用微服务架构(便于新增功能模块,如后续接入 “数字孪生”);

  • 数据库:实时数据库(如 InfluxDB,存储设备实时数据)+ 关系型数据库(如 MySQL,存储订单、质量数据)。


集成与展示层(交互层)


负责 “数据输出” 与 “系统集成”,包括:


  • 可视化展示:生产看板(车间大屏)、移动端 APP(管理人员实时查看产能);

  • 系统集成:与 ERP(如 SAP、用友)、WMS(仓库管理系统)、PLM(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)对接,实现数据打通(如 ERP 订单自动同步至 MES,MES 生产数据回传 ERP)。


四、光伏MES系统的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


光伏制造的特殊性(如工序差异大、设备接口不统一、多工厂协同),导致MES实施存在诸多挑战,需针对性解决:


  1. 设备接口不统一(尤其是老旧设备):定制开发 “接口适配器”,或通过边缘网关实现 “协议转换”;对无数据接口的设备,加装传感器(如振动传感器)。

  2. 多工序协同难(如硅片→电池片→组件):建立 “跨车间数据链路”,统一物料编码规则(如采用 “工厂 + 产线 + 批次 + 序列号” 的编码体系),实现全流程追溯。

  3. 实时性要求高(如电池片镀膜工艺):采用 “边缘计算 + 实时数据库” 架构,将数据处理延迟控制在 100ms 以内;关键工艺参数设置 “阈值预警”(如镀膜温度超差立即停机)。

  4. 员工操作习惯难改变(传统人工记录):简化操作界面(如触摸屏、扫码操作);分岗位开展培训(如操作员学习扫码追溯,技术员学习 SPC 分析);建立考核机制(如数据录入准确率与绩效挂钩)。


总结


光伏MES系统不仅是 “记录生产数据的工具”,更是光伏企业实现 “智能制造、降本增效、绿色合规” 的核心支撑。对于光伏企业而言,选择MES系统需结合自身产能规模(如头部企业需多工厂协同 MES,中小型企业需轻量化 MES)、工艺特点(如 TOPCon 电池需适配专用工艺模块),同时关注系统的 “可扩展性”(应对未来扩产、技术升级需求),才能真正发挥其 “智能中枢” 的价值。
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