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
新闻中心

23年行业深耕细作,见证成长历程

行业新闻

MES系统如何帮助企业降低质量追溯的成本

2025.10.29       阅读:56

在制造企业的质量管控中,“追溯成本” 往往隐藏在人工记录的低效、问题排查的盲目、合规审计的繁琐等环节中。而 MES(制造执行系统)通过打通生产全流程的数据链路,构建数字化追溯体系,从 “被动补救” 转向 “主动管控”,实现追溯成本的系统性降低。


一、传统质量追溯的成本痛点


要理解 MES的降本价值,需先明确传统追溯模式的核心成本损耗:


  • 人力与时间成本高企:依赖纸质单据(如生产工单、原料标签)或 Excel 手动录入,追溯时需跨部门调取资料(车间、仓库、质检部),排查一个批次的问题可能耗时数小时甚至数天,占用大量人力。

  • 物料浪费与返工成本失控:因追溯精度低(如仅能定位到 “某车间某日生产”,无法精准到具体设备、人员、工序参数),一旦发现质量问题,只能 “大面积覆盖”—— 比如某批次产品检测不合格,需召回同车间 3 天内生产的所有产品,导致大量合格产品被误判、返工或报废。

  • 合规与审计成本隐性增加:食品、医药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需满足严苛的追溯合规要求(如 GMP、IATF16949),传统模式下需人工整理海量纸质记录,不仅耗时,还易出现记录遗漏、篡改风险,可能面临监管罚款;审计时需额外投入人力配合核查,进一步增加成本。

  • 隐性成本不可忽视:因追溯不及时,质量问题可能流入市场,引发客户投诉、品牌声誉受损,后续的售后维修、客户流失成本更是难以量化。


二、MES系统的降本逻辑


MES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、全链路追溯、精准定位、智能分析,从四个维度直接削减追溯成本,同时降低隐性风险。


1. 替代人工记录:砍掉 “低效人力成本”


MES通过与生产设备(如 PLC、传感器)、条码 / RFID 设备、ERP 系统的对接,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 “自动采集、实时上传”,彻底替代人工记录:


  • 数据采集自动化:原料入库时,扫描原料条码即可录入批次号、供应商、生产日期等信息;生产过程中,自动记录 “谁(人员 ID)、在哪个设备(设备编号)、用什么参数(温度、压力、转速)、生产了哪个产品(产品 SN 码)、耗时多久” 等关键数据,无需人工手写或录入。

  • 追溯效率指数级提升:当需要追溯某件产品时,只需在 MES系统中输入产品 SN 码或批次号,1-2 分钟内即可调取其全生命周期数据 —— 从原料来源、生产工序、质检结果到出库流向,无需跨部门沟通。


2. 精准定位问题:减少 “盲目浪费成本”


MES的 “全链路追溯能力” 可实现 “最小颗粒度定位”,从 “大面积排查” 转向 “精准聚焦”,直接减少物料与返工浪费:


  • 追溯颗粒度细化到 “单件 / 单工序”:不仅能定位到 “某批次产品”,还能精准到 “该批次中某台设备生产的第 10-20 件产品”“某道工序因参数超标(如焊接温度过高)导致的质量问题”。

  • 提前拦截问题,减少返工量:MES可设置 “关键工序质检节点”,如某道工序完成后,系统自动触发质检要求,若检测不合格,立即锁定该产品,避免流入下一道工序 —— 比如电子厂的 PCB 焊接工序,MES发现某块 PCB 焊接不良后,直接拦截,无需等到最终组装后再拆解返工,返工成本降低 40% 以上。


3. 简化合规与审计:降低 “流程性成本”


MES的电子追溯记录天然符合行业合规要求,且能快速响应审计,减少人工整理与配合成本:


  • 电子记录替代纸质档案:所有追溯数据(原料、生产、质检、出库)均以电子形式存储,不可篡改、可追溯,直接满足 GMP(医药)、FSMA(食品)、IATF16949(汽车)等法规对 “可追溯性” 的要求,无需人工整理纸质单据,避免因记录遗漏导致的罚款。

  • 审计效率大幅提升:审计时,无需企业安排专人翻找档案,审计人员可直接通过 MES系统调取所需数据(如某批次药品的原料检验报告、生产过程参数、成品放行记录),审计时间从传统的 3-5 天缩短至 1 天内,人力配合成本降低 70%。


4. 预防为主:降低 “隐性风险成本”


MES不仅能 “事后追溯”,还能通过数据分析实现 “事前预防”,从源头减少质量问题发生,间接降低追溯成本:


  • 异常预警提前干预:MES可设置关键参数阈值(如注塑温度范围、焊接时间区间),当设备参数偏离阈值时,系统实时报警,提醒操作人员调整,避免因参数异常导致批量质量问题 —— 比如某注塑车间,MES发现某台设备温度持续升高,提前预警后,维修人员及时处理,避免了后续 200 个不合格零件的产生,省去了后续的追溯与返工成本。

  • 数据沉淀支撑 root cause 分析:MES积累的追溯数据可用于质量问题的根源分析,比如通过分析 “某类不合格品” 的共性(如均来自设备 C、操作人员 A),定位到设备维护不足或人员培训不到位,针对性改进后,同类质量问题发生率降低 50%,从源头减少了追溯需求。


三、总结


传统质量追溯是 “事后补救”,成本随问题增多而上升;而 MES系统通过数字化闭环,将追溯从 “成本消耗环节” 转化为 “质量管控工具”—— 既直接削减人力、物料、合规等显性成本,又通过预防问题降低隐性风险成本。根据行业实践数据,引入 MES后,企业质量追溯相关成本平均降低 30%-50%,同时质量合格率提升 8%-15%,形成 “降本 + 提质” 的双重价值。


对于制造企业而言,MES并非单纯的 “技术投入”,而是通过数据打通生产与质量的链路,让追溯从 “被动花钱” 变成 “主动省钱”,最终实现质量管控的精益化。


目录